婚姻滋味──尋回相愛的甜蜜 Making Marriage Work

內容簡介

《婚姻滋味──尋回相愛的甜蜜》是《夾縫中的孩子》的延續,讓《夾縫中的孩子》沒有機會說清楚的夫妻關係,得以深入探討。

作者以婚姻及家庭治療師的身份,述說家庭成員們接受輔導的過程,並探討夫妻關係受傷的成因,治療師如何幫助他們編撰新的舞步,嘗試改變伴侶陳年的溝通模式,以修補彼此關係,與對方一起舞出幸福婚姻。

這本書有六個家庭治療的個案,這些都是以助人為專業工作的人員經常碰到的婚姻問題:〈吵架夫妻〉描述一對中年夫妻如何開展一段化解三十多年恩怨情仇的治療旅程;〈受傷的妻子〉是關於一對再婚的夫妻,怎樣在錯綜複雜的姻親關係中化險為夷;〈患難夫妻〉述說夫妻面對婚外情的衝擊,如何能從傷痛中反思婚姻;〈距離的隔閡──中港婚姻〉敘述丈夫如何補救他的嫖妓偷歡對妻子造成的傷害;〈蝸居中的偷情夫妻〉探討性生活在現代夫妻關係內的重要性;〈當記憶中已沒有你〉讓我們瞭解照顧罹患認知障礙症妻子的丈夫,在情、義、欲方面的掙扎和取捨。

六對夫妻的經歷,讓我們嘗到婚姻中的酸、甜、苦、辣。

另外,書內描述婚姻治療的過程及治療師的個人反思:如何避免陷入夫妻角力的僵局,加強及帶動夫妻求變,這些可作為婚姻輔導從業人員參考。


案例分析:婚姻的舞步

婚姻是由兩個人組成,在組合調適的過程中,夫妻不斷地相互適應、遷就、協調。在日常生活中,夫妻二人漸漸發展出不同類型的舞步,有合拍的、有不合拍的,有良性的、也有失效和僵化的。要瞭解一對夫婦出現了什麼問題,只要留心他們怎樣共舞,便可見端倪。

本來男女是獨立的個體,當兩個人相愛、結合,家庭便成為一個配偶次系統,面對各種不同的挑戰。每對夫妻都要經歷一段彼此適應的過程,學習調整相互需要和各自偏好的互動模式。從一起生活的妥協和磨合,他學會了以她所喜歡的方式牽她、吻她;她學會了在晚飯後,讓他獨處讀報、上網;他學會了點她愛吃的菜;吵架時,她學會了叫停。兩人不斷重複著這些小小的安排,漸漸變成穩定和持久的互動模式。

夫妻舞蹈就是指兩性之間重複的相處互動模式。你和伴侶正在跳一支怎麼樣的舞蹈?跳的合拍,還是有各自的節奏?舞得美妙、輕快、瀟灑、互相輝映;還是舞步凌亂、互相碰撞、沉悶和彆扭?

以下篇幅,我會以不同角度去闡述有趣的兩性互動,讓讀者了解夫婦舞蹈是如何形成以及維持。

小題:兩性關係 陰陽互補

互補是指兩性關係互相影響,對方的行為反映著另一方的影響。任何一對夫妻,一方的行為是受另一方牽制的。如男的懦弱,女的便會變得剛強;如男的像老闆那樣支配、女的便會像下屬那樣服從;一柔一剛,此起彼落。也就是說,夫妻的行為不是個別的、獨立的,是互為影響的,受制於相互支持或對立的力量。

兩性關係是建立在互補的差異上,其中一方所具有的特質,恰好是另一方所欠缺的;一方的長處正好是另外一方的短處。互補狀似對立,實則相生相容。他強壯、她纖弱。他雄心壯志、她滿足現狀。他被動、她主動。他保護、她倚靠。他是急性子、她是慢條斯理。他是夢想家、她實際行事。互補模式存在於大多數的夫妻中。

兩性之間一方愈陽剛,另一方就愈溫柔。男的在女的面前展示自己強勁的一面,女的在男的面前表現小鳥依人的一面。互補使得彼此互相吸引,互相滿足對方的需要,這是何等美好的事。不少伴侶在熱戀期間,因為彼此個性互補而吸引、結合,後來卻正因為這些特質而彼此厭煩和嫌惡,無法容忍。談戀愛時,她欣賞他節儉;婚後,她批評他吝嗇。談戀愛時,他欣賞她慷慨;婚後,他批評她揮霍。他娶她時喜歡她的組織能力;婚後卻嫌她過於管制。

適度的互補能幫助夫妻分工合作,又能相互支持和豐富生活。妻子負責買菜、做飯,丈夫負責家中的大小維修和粗重活兒。妻子心思細密、謹慎行事,可以補足丈夫生活小節上的粗心大意。丈夫未雨綢繆,妻子及時行樂,二人互補的運作可讓雙方在享受當下生活之餘,不用憂愁明天有沒有足夠的金錢應付日常開銷。
可是若這些互補模式過分僵化,缺乏改變的彈性,便容易使家庭面對轉變和新挑戰時產生困難。妻子為孩子負起全部責任,而丈夫則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他的事業之中。這樣極化了的夫妻關係也許能維持一段時間,但是當夫妻任何一方改變時,另一方可能會抵制配偶關係之間必要的調整。當負擔過重的妻子需要幫助時,丈夫感到難於從事業中抽空來協助;而妻子也可能會難以接受丈夫對處理孩子問題持有不同觀點。

人類大多數的行為只是彼此互動過程中的一半,但其中一方常常將問題歸咎於另一方的行為。因此,抱怨妻子過度嘮叨的丈夫,實際上也許是他對她的要求沒有給予足夠的回應。承擔過多親職的妻子,常常埋怨丈夫的袖手旁觀;卻忽略了自己的過度負責,就是把丈夫訓練成一個懶人。一方只看到另一方的不對,「只要對方改變,一切便恢復正常了。」可是,他沒有看到自己有份促使妻子過於嘮叨,她也沒有看到自己有份造就丈夫的缺乏參與。

明白自己有份維持彼此關係的道理,就能盡自己的本份,停止控訴對方和修補關係。

小題:婆媳之爭 男人能保持中立嗎?

當兩個人從戀愛步入婚姻,結合為夫妻,都有一個謬誤: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。其實他們要面對的是三個家庭:夫妻雙方的原生家庭、以及新組成的二人家庭。角色上,他們不再只是爸爸媽媽的孩子;他們增加了一個重要的身份:配偶的丈夫或妻子。兩個角色內裡隱含著衝突,但能夠掌控恰當,可讓人生添加色彩和意義。

隨著每一個成員的成長和改變,家庭亦會經歷不同的生命周期,以及需要完成的任務。他們在階段轉變的時候均需過渡一段混亂期,亦往往需要採用新的方法去面對及處理不同階段的挑戰。一對新婚夫妻必須達成適當的轉變,建立、投入新的婚姻系統:彼此承諾、發展親暱的角色。在這個階段,他們要重新釐定與雙方原生家庭的連繫,情感上與其原生家庭分開出來,並全程投入婚姻。

但對某些人來說,婚姻是一個新家庭的開始,建立夫妻二人的生活;但是對另一些人來說,結婚卻是迎接一個新成員進入舊機制,延伸和鞏固他在原生家庭的身份和地位。這兩種不同的思維,在成婚當天開始便危機四伏。

中國家庭代與代的界線一向模糊即使疼愛伴侶,夫妻二人都習慣地傾向自己的原生家庭,心態上仍抱著我是父母的孩子。面對兩個角色的競爭要求,男女雙方必須以丈夫或妻子這個角色為主導,建立屏障捍衛夫妻次系統,以抵擋原生家庭的影響。這個忠誠轉移需要刻意調適的。

在這適應過程中,夫妻不只要學習兩個人相處,更要掌握與兩個大家庭的相處之道。與眾多親戚相處共存,重要的是夫妻二人不是各自掙扎,而是一同商量對策,應付挑戰。

婆媳衝突是非常普遍的現象,它與原生家庭的界限糾結有關。婆媳之爭,爭的就是那個男人的支持。最讓男人苦惱的便是母親與妻子不和,他苦無對策,只想溜之則吉。

我曾在家庭治療的課堂上問男同學,當母親和妻子有衝突時會幫誰。

「手掌是肉,手背是肉,不知如何是好?」

「我兩個都不幫。」

究竟忠於媽媽還是太太,夾在兩個女人中間,實在讓他們苦惱,多半逃避了事。

「我是沒有立場的。」但是妻子最需要的,是丈夫能在家人面前表態,維護自己。

「我是中立的。」丈夫認為自己要保持中立,誰也不幫。他不知道,自己的中立,正正造成家人及妻子不斷爭鬥的理由,因為兩邊都努力想爭取他的支持。

課堂上代入太太角色的女同學嘩然:「你不幫太太,就是幫你的媽媽。」男人所謂沒有立場,在女人來說,其實也是一個立場。

有一部分男同學坦言,他們是幫媽媽的,他們對母親的忠誠無庸置疑。

這個課堂上,男人們的回應是社會的縮影:大部分男人都會選擇幫自己的母親。

可是,很多男人都不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:如果你幫母親,妻子會很生氣、很委屈,她會記恨一生一世。相反,如果你維護妻子,當然母親會不高興,但是母子不會有隔夜仇。明智的男讀者,再碰上婆媳之爭,你會選擇幫誰?

有一個立場明確的男人大聲說:「老婆至上,我會幫太太。」當他這樣説時,坐在他旁邊的女人(他的女朋友)喜孜孜的望著他。有他這句話,將來與婆婆相處時,日子會好過多了!

要處理婆媳間的問題,丈夫是最核心的人物。假使丈夫能協助妻子在婆媳妯娌間立足,在家人面前尊重和愛護妻子,就不會種下婆媳爭鬥之禍根,婆媳關係亦不會變成不可收拾。當丈夫能站在妻子這一邊,讓她覺得他是支持她的,她自然也會愛屋及烏,對丈夫愛錫的婆婆和家人釋出善意。

小題:兩性相依 一追一跑

縱使結了婚,但婚姻內,亦有兩個獨立的個體。雙方需要調適如何由只顧及「我」的需要,轉化成為同時兼顧「我們」的需要,並且在關係親密時不會感到自己被吞沒。一對夫妻必須在二人關係與個人空間之間尋求一個平衡,並且共同努力經營相依的關係。伴侶想和另一方保持親密,切記同時要接納伴侶有獨處的需要,免得一方被濃烈的情感弄得喘不過氣,只想逃跑。配偶希望保持獨立自主,但不能對事業和外界關係的投入多於對婚姻的投入,免得配偶感覺冷漠、疏離,因而嘮叨、發怒。

如何營造夫妻的緊密感情連結?妻子不能把全部時間都投入照顧孩子,丈夫不能把全部時間都投入工作,而忽略伴侶的需要。夫妻要有二人獨處的時間,發展共同的興趣,打造共同的話題。夫妻關係的維繫,如細水長流,發生在每一天,而並不是在情人節、生日、或結婚周年紀念才大肆慶祝。簡單如一通電話、一則短訊、一個睡前親吻,或一句關心的問候,就可以將心意傳遞出去,並將兩個人的關係拉近。

伴侶互動中有名的「一追一跑」,是由一方追逐親密和另一方逃避親密,亦是天下間最常見的夫婦互動模式;且追的多是女人,跑的又總是男人。為甚麼一方要追,因為另一方不斷地跑;為甚麼一方不斷地跑,因為另一方拼命的追;這是一種惡性循環。

一方需要另一方關注,當得不到關注時,會嘮叨、失控。不滿的一方想接近另一方,但無理取鬧卻把另一方推走。走的一方愈逃跑、愈迴避對方,感覺被拒絕和不被愛的一方,就愈加情緒失控、發怒。這惡性循環是兩性相處的大忌。發怒的一方其實並不可怕,而是最需要另一方關注的時候。另一方能不逃避,不走開,繼續陪伴需要關注的一方舞下去,惡性循環定必能打破,新的合拍步法定能䢖立。

小題:夫妻衝突 子女捲入三角關係

兩個獨立的人,住在一起,有差異、分歧在所難免,需要時間互相妥協和磨合,有時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。有些夫妻間的默契是在不知不覺間䢖立的,她燒菜、他洗碗;她安排親朋聚會、他負責管理財務。但夫妻亦會在一些「小事」上角力和爭執:她早睡早起;他晝伏夜出。他怕光,要關窗簾睡覺;她怕黑,要拉開窗簾才可安睡。她赴約,要半小時前到;他卻要「準」時,且容許稍微遲到。

能否解決生活上的小問題,實有頼雙方釋出善意和靈活性。解決問題時,不能以己為先,重要的是顧及對方的需要。為了關係,願意放棄對所謂「真理」的執著,持包容和接納的態度,有時滿足他的需要、有時滿足我的需要。如果我們能夠帶點幽默去意會二人爭吵時是多麼的荒謬,那麼鬥得你死我活的衝突便會停止。

「捲入第三者」是夫婦處理衝突時常見的不良模式。當夫妻之間有衝突時,其中一方會尋求第三者的認可與支持,使得原本二人之間的緊張關係暫時得到紓緩,這便是三角關係。但夫妻早晚會故態復萌,持續爭執,以致關係陷入僵局,被捲入夫妻關係的第三者往往是家中的孩子。很多時生氣且孤單的妻子,將她的情感投放在子女身上,與子女的關係愈來愈緊密;她也會向子女訴說自己對丈夫的不滿,心疼母親的孩子逐漸成為媽媽的訴心聲伴侶,形成固定的心理同盟,同仇敵愾地一起疏離、指責另一方。

要打破這種三角關係的模式,夫妻需直接對話來處理他們的衝突,無論關係多麼的水火不容,都不能讓孩子捲入父母矛盾中。面對問題和彼此間的不和,夫妻二人能互諒互讓地去協商才是關鍵。

小題:男女權力的拔河

誰是一家之主?男主導、女從屬,還是……
在居住、家務、財政、育兒、玩樂、性生活等,誰有決策權?究竟是你聽我的,還是我聽你的?誰佔上方?誰在下方?是否有權的說了算,無權的靠邊站,還是一同商量作決定?

在夫妻互動中,有權與無權、強勢與弱勢、支配與服從是互補的。沒有了順從,哪能有操控?沒有了弱者,哪有強者的衍生和屹立?強悍不等於強勢、陰柔不等於弱勢。看似有權而非有實權,看似無權卻掌握著實權。

面對傳統的父權,家庭出現一個普遍的現象,就是母親和孩子結成了跨代聯盟,對抗父親在家庭生活各方面的控制。丈夫看似強勢,在家裡其實沒有實權和影響力,他的權威被妻子削弱,在家庭關係內,他卻被排擠在外。

有些家庭的妻子處於強勢,家中大小事務和生活習慣以她為主導。弱勢的丈夫唯有無可奈何地妥協。事實上,他們多半帶著不滿、投訴,甚至採取「上有政策、下有對策」的不合作態度,丈夫的沉默和消極抗議是常見的現象。看似無權的丈夫其實也有其微妙的權力;夫妻的關係,亦因此而陷入了權力鬥爭。

重整兩性之權力關係,夫妻二人都要明白性別定型觀念帶來的影響。認同對方需要自主和操控,放棄操控對方,並達成共識,在互相尊重、有商有量的基礎上,建立真正的權力平衡。

夫妻共舞
世上沒有絕對完美的配偶、美滿的關係,幸福婚姻就是能夠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。
你和伴侶可以選擇共掘愛情的墳墓,也可選擇共創幸福的舞步。
你會邀請伴侶跳一支怎麼樣的舞蹈?

(節錄自《婚姻滋味──尋回相愛的甜蜜》一書)
(王愛玲, 2015, 婚姻滋味──尋回相愛的甜蜜, 13-25頁)